张兰的剧本是抄她的吧 -
床垫这个梗是过不去了。
夺回床垫,再毁了它。
但这次不是张兰汪小菲,而是比他们还狗血的——
台湾乡土剧。
最近网友吃的瓜被《一家团圆》搬上了荧幕,山上的笋真是都要被夺完了。
不是都说台剧消费升级了吗?
要社会深度有《我们与恶的距离》,要烧脑悬疑有《想见你》,还有卖到Netflix的《华灯初上》。
是时候认识台剧的另一面了。
甭管时代怎么变化,它始终是稳定的收视香饽饽——台湾乡土剧,因为常常在黄金时段播出,因而也被叫作八点档。
说是乡土剧,却有说不尽的都市豪门恩怨。
看着俗套,却是紧跟时事的5G冲浪选手。
打开台湾乡土剧,你仿佛就走进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平行世界。
原来,张兰的剧本都是她玩剩下的。
01
超长待机
2007~2009年间,大概每一个孩子都遭受过被《意难忘》支配的恐惧。
放学回家,看动画片的权利被残忍剥夺。
只因大人们要准时收看CCTV引进的台剧《意难忘》。
这部剧的原版,70分钟一集共526集。
后来央视引进剪为45分钟一集,共807集。
一追追几年,怎么也演不到尽头。
好不容易,《意难忘》结局了,你以为自己终于可以从爸妈手上抢走遥控器了。
没想到吧,还有《再续意难忘》。
没个几百集触目惊心的长度,还真就不配叫台湾乡土剧。
《台湾阿诚》245集,《台湾龙卷风》345集,《夜市人生》410集……
《意难忘》的开头,主角还是乡野的毛头小子。
大结局时,已经头发花白做了退休企业家。
乡土剧的故事,无外乎草根创业史,家族恩怨史等这种最接地气的题材。
涉及好几代人,从爷辈演到孙辈,横跨几十年,牵扯好几个家族,几十上百号角色,非常方便把故事编成裹脚布。
一部剧几百集,在台湾当然不可能是拍好了再播。
而是边拍边播,边播边编。
有时候上一场戏拍完,下一场戏的剧本才送到。
编剧会根据观众反馈,收视情况,演员情况适时调整,有什么新闻、社会热点,都可以塞进剧情里。
所以,编剧也不知道故事要怎么收尾,全看实际需要。
比如《意难忘》拍到几百集时,主演之一的李李仁实在不想演了,老婆陶晶莹即将生产,他亟需抽身。
于是编剧大发慈悲,给李李仁写了个突然被暗杀的情节,让他领盒饭去了。
要知道,他能演的时候,就是从十几层高楼上跳下来,编剧也不会让他死。
对于有的演员来说,乡土剧也是稳赚不赔的铁饭碗,签一部一年不愁没工作。
比如陈昭荣。
出道时是蔡明亮,李安都用过的电影小生。
但文艺片确实赚不到钱,几部乡土剧下来,他在台湾一度变得非常红。
神奇的地方正在于,乡土剧这样的裹脚布,却长时间霸占着台湾的收视热榜,收视率惊人。
《意难忘》播出的378天里,369天摘得台湾黄金档收视冠军。
《台湾霹雳火》创下15.72的高收率,打破台湾电视史最高收视纪录。
即使前几年《想见你》成了现象级爆款,收视率仍旧干不过《多情城市》和《炮仔声》两部乡土剧。
先别急着笑台湾乡民口味奇葩,就算卖到内地,也能轻松夺下收视冠军,几百集都不够看。
乡土剧究竟用了些什么招数,让人中毒如此之深的?
02
嘴炮王者
当年看过央视版《意难忘》《再见阿郎》等作品的朋友们,也不算看过真正的台湾乡土剧。
因为引进内地的是国语配音,没内味儿。
台湾乡土剧的一大灵魂,就是闽南语对白。
如果看多了国语台剧,觉得台湾人吵架只会“你想怎样”“怎么酱紫”,感觉很战五渣,那你是没见过乡土剧里台湾人用方言吵架的狂野剽悍。
杨绣惠曾在《康熙来了》上展示过闽南语骂人的风韵。
对小S展开全方位的火力压制,牙尖嘴利的小S也只能被骂得干瞪眼:
你是棺材板上的老鼠
——吵死人
苍蝇跌到卤肉锅
——鲁死(讨厌死)
听多了,会觉得非常上瘾,一天不被骂就浑身皮痒难耐。
你如果听得懂闽南语的玄机
他会觉得你(骂人)很有学问
很多闽南语台词用普通话念出来,瞬间就失去了韵味。
每一部台湾乡土剧里,都少不了一群操着闽南语,尖酸刻薄吵架的女人们。
这里头的嘴炮王者,当属苗可丽女士。
她因在乡土剧中常以牙尖嘴利形象示人,被奉为全台湾最会骂人的女人。
乡土剧有一套基于闽南语文化,和狗血剧创作规律的语言艺术体系。
骂人,首先要嗓门够大,够狠。
《龙卷风》里,苗可丽扮演的刘玉英,最深入人心的骂人绝招就是:“*你去(ki)死(xi)”。
根据对方前一句的语境,灵活调整首字,构建成一句完整的辱骂。
而且乡土剧吵架时,几乎每一句话前面都要直呼对方大名,骂得刚正不阿,连名带姓。
对此演员方岑曾解释过,因为很多乡土剧观众都是变干活边看剧,不时时直呼大名,他们搞不清楚状况就跳台了。
况且很多阿嬷大妈记性不好,根本记不清如此众多的人物,需要时时提醒。
第二,台词要有韵律感。
各种押韵、对仗,加上闽南语自带的韵律天赋,让人如听仙乐耳暂明。
第三,要够贱。
乡土剧揶揄人就像云南山歌的歌词,狂野剽悍令人脸红的同时,又忍不住叹服这样的“乡野智慧”。
第三,要魔性洗脑。
乡土剧由于人物众多,剧情复杂,关系混乱,很多角色需要最具代表性的口头禅。
《台湾龙卷风》里,除了刘玉英的“你去死”。
还有林丽婷的“杨给来共”(严格来讲)。
以及毒性最强的,叶美琪的“甘安捏”(是这样吗)。
《俗女养成记2》里,陈嘉玲的妈妈和奶奶,复刻了《龙卷风》里最经典的两句台词。
“甘安捏?”
“我捏你去死!”
乡土剧里演员的表情也是越贱越好,没有人需要演员在乡土剧里演纠葛的内心戏,尽可能浮夸外放才是正确的路数。
而与吵架最般配的,是打耳光。
是的,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什么,比乡土剧能容纳更多的耳光了。
每一次吵架,必然伴随着此起彼伏的耳光声抵达高潮。
Sir总结了乡土剧里屡试不爽的耳光戏套路。
挑衅(甘安捏)——果然被打(非常夸张的音效)——震惊(你敢打我?)
在此基础上,耳光戏已经被台湾乡土剧玩成了万花筒。
连击。
瞬移。
互扇。
在婚礼现场被宾客打着玩。
被枪指着让大家轮番上阵扇巴掌,几个人打出神走位。
对于辛苦劳作了一天的朋友们来说,还有比这清脆耳光更能让人身心畅快的声音了吗?
《顶楼》?
这些剧可比《顶楼》早了十几二十年呢。
03
骚操作大全
当然,比语言更魔性的,还是乡土剧的剧情。
但如果你看过台湾乡土剧,就会发现近年狗血韩剧里那些桥段,都是咱们宝岛玩剩下的。
死而复生?
要知道乡土剧最擅长的就是让角色以诡异离奇的方式死亡,结果又突然复活。
你以为他这回终于是死透了,结果下一集又熹妃回宫。
连演员都会演到迷惑。
为什么身患艾滋,身中12枪,喝了半瓶毒酒也不会死?
双胞胎梗?
《台湾龙卷风》里一下给你凑了两对出来。
黄平春的双胞胎弟弟黄阿牛,替他扮演假总裁迷惑商战对手。
叶美琪好不容易真的死了,结果又蹦出来一个双胞胎妹妹叶安琪来复仇。
甚至早在2002年,《台湾霹雳火》里已经有通过手术让双女主换脸换人生这样的设定了。
吴宇森:
没错,这种手术就是我带到美国的。
身世成迷,关系混乱这类的设置只能说是基操。
人物关系搞不清是常态,因为今天还怀着总裁的孩子,明天又要当总裁的儿媳了。
韩剧就算再全员疯批,也比不上乡土剧发疯的人物数量多。
据统计。
《台湾龙卷风》里一共死亡28人,17人受伤,7人被性侵,20个得了绝症。
连老头子都躲不过被性侵的命运。
打开电视机,你猜不到编剧在新的一天,又写出了怎样让观众质疑人类文明演进的剧情。
比如在婚礼现场,用枪指着新婚妻子,逼她宣布自己有艾滋病。
一觉醒来被连根铲除。
前卫的三人家庭。
还有吊车烧烤旗袍美女。(脖子上还挂着鞭炮)
荒唐到极点了,也会成为一种艺术。
制作模式决定了乡土剧的编剧必须高速产出新剧情,注定了它们有各种惯用的狗血套路,还有各种凑集数水时长。
在追求收视的目标下,和宽松的创作环境,也能让编剧在紧张高压的条件下想出一些天马行空的情节。
而乡土剧蓬勃的生命力,最终植根的还是台湾摩登与乡土并存的现实。
04
是魔幻也是现实
长时间以来,内地接收到的台湾流行文化辐射多来自于台北文化圈。
流行音乐,偶像剧,《康熙来了》。
主要讲的是国语,以外省人的后代为主力军。
但这样精英的、偏官方的文化,对于南部乡土的群众来说,始终有一层隔阂。
《龙卷风》剧组上《康熙》时,小S说,我们的节目好像在台南就没有人看了,根本和乡土剧没法比。
蔡康永和小S在台湾北部是巨星,但到了南部就没什么人认识了。
比起北部的精英流行文化。
操着一口地道闽南语的南部人更沉迷于接地气的乡土剧。
它们多发生在嘉义、高雄、台南等南部城市。
狗血跌宕的剧情,锣鼓喧天的撕逼。
价值观也都非常朴素,无外乎爱拼才会赢,家和万事兴。
乡土剧虽然土,但对于广大普通民众来说已经是生活不可或缺的背景音。
台剧能生产都市精英的品质剧,也能容得下这些下里巴人。
而且土的往往才是最受欢迎的。
比如我们拍了14季的《乡村爱情》。
哪怕不是上星电视剧,短视频平台上的各种土味短剧,也有着大批的受众。
而台湾的乡土剧,除了家庭伦理的狗血,往往也反映出让观众熟悉的现实。
在南部的乡土社会里,各种夸张的政商黑幕,黑帮斗争,离谱的违法犯罪……
前几年,杨雅喆拍电影《血观音》,拍的就是发生在上世纪南部的一场罪恶勾当。
什么官场行贿,炒地买凶,还有落后的冥婚习俗……
某种程度上,《血观音》的故事故意被导演“奇情戏剧化”。
比如把形式安排成戏说。
再比如他在里面选用了非常多乡土剧的演员。
其中扮演警官的傅子纯,就是因为杨雅喆他妈非常喜欢看他的乡土剧。
那么有意思的地方来了。
这部处处映射台湾现实的电影,却被故意披上奇情八点档的皮。
现实与狗血夸张的剧情之间,有时还真就叫人分不清辨不明。
所以,表面上看是台湾乡土剧蹭了汪小菲大S的热点。
但其实不过是床垫八卦闯入了乡土剧宇宙。
在加工社会新闻、制造狗血方面,台湾乡土剧才是资深的行家。
你要问它为何能经久不衰。
大概是当你把频道从乱哄哄的社会新闻转到电视剧的时候,就不得不承认——
发疯,恰恰也是一种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