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尽柑来》的鸡汤,别喝多了 -
《苦尽柑来遇见你》很好哭,质量也不错,但还是要说点不同感受。就是关于所谓三代女性的“托举”,尤其到了第三代梁今明,就已经不是童话,而是神话般的鸡汤了。
我对全光礼、吴爱纯这前两代女性充满敬意,一个是丧夫改嫁的坚韧海女,一个是文学梦碎的小岛青年,全光礼以无穷的勇气面对大海,为了守护女儿的梦想而吃尽苦头,她最后一个浮上水面,为了去女儿学校时戴一条珍珠项链而给弟媳犁地,因为女儿遭遇不公而隐忍与反抗,这样一位强大的女性却英年早逝,留下怀揣文学梦想的骄傲而困窘的女儿——吴爱纯。
吴爱纯的遭遇真实反映了韩国彼时普遍的性别歧视,在奶奶家吃不到黄鱼,遭到叔叔的冷眼,写的诗只能评第二,竞选时得票最多却当选副班长。丧母后寄人篱下,无论是继父家还是叔叔家,都避免不了成为佣人的命运。虽然有个梁宽植这样的绝世好男人守护一生,但儿时的梦想终究无法实现了。
全光礼和吴爱纯吃过真正的“苦”,那是女性的命运,是时代的一粒沙,她们顽强地从罅隙中开出自己的生命之花。尽管梁宽植的爱情有点童话,但童话是守护信念和引导人生的重要方式,男人本该像梁宽植,这个角色的设置仿佛一面镜子,照出生命本该有的样子。
但我很难接受最后“柑来”的第三代故事,因为父母的托举和梁金明的成功,并没有逻辑上的应然,甚至有明显的割裂感。剧中梁宽植和吴爱纯夫妇虽然清苦,但总算和睦甜蜜,尤其是得到爱纯奶奶的资助买到渔船后,便已基本摆脱穷困,对长女的培养便走上了“凤凰女”模式。剧中给了无数温存且励志的细节,比如梁宽植打破陈规跟妻女一桌吃饭,只为了让女儿吃到喜欢的青豆,夫妻俩给女儿买自行车,爱纯摔了让女儿去当海女的祭祀桌,说让女儿做一切想做的事,做可以掀桌子而不是收拾桌子的人。
这当然鼓舞人心,金明成功考上首尔大学,在济州岛道东里这种小地方,无疑是鱼跃龙门的盛事。金明也充分表现出父母如此教养下的正直与自尊,拒绝给有钱人家替考,面对同学的歧视不卑不亢。这种高自尊也让她变得执拗,譬如去日本留学,她拒绝了老师的资助。父母发现后卖了家里的房子,搬进局促的公寓,让女儿去日本留学,学英美文学。这个桥段让我有略微不适,一个高自尊的小镇女孩,既然能拒绝老师的资助,也不愿将自己在首尔的委屈告知父母,却接受了父母卖房资助自己留学(准确说只是交换生)。尽管她在飞机上泪眼婆娑十分感动,但也显示出她在心理上习惯并接受了这种榨取式的托举。
全光礼对吴爱纯的托举是精神上的,她以自身的坚韧为女儿提供了良好的榜样,再加上爱纯此后的残酷命运,淬炼出一个强大的女主。吴爱纯夫妇对梁金明的托举是呵护式的,她被保护得太好,甚至连盛汤都不会。父母将文学梦想和匮乏感投射到女儿身上,像公主一样拼命呵护,以至于20岁都不会基本的家务劳动(这不是说要伺候别人,而是独立生存能力),真的能培养出一个强大、独立、自强的女孩吗?我对此表示怀疑。
而且,梁金明在恋爱、婚姻和家庭关系中,与之前的高自尊表现得有些矛盾。与家世显赫的初恋男友经历爱情长跑,直到准备谈婚论嫁,恋爱过程中就经常受到男友母亲的羞辱,直到筹备婚礼时,父母和自己都一直受到歧视和嘲讽。最后一刻的爆发和取消婚约,也许看起来很解气,可是一个高自尊的女孩,根本不应该允许这一切发生,多年的恋爱难道还看不出准婆婆对自己的歧视和厌恶?看不出“妈宝男”的优柔?婚后住在婆婆家还是自己家,婚后要不要工作,恋爱脑让这些问题统统被悬置,又让我如何相信她最终能觉醒,并创业成功成为老板?
这种“成功”太轻率了,仿佛为了证明三代托举的闭环,就要将她放在成功的位置上。一个小镇文学女青年,在金融风暴下失业,没有任何商业经验,竟然摇身一变成为韩国版的俞敏洪,这就不符合逻辑了。
苦尽未必甘来,托举未必向上。这是现实,我理解影视剧需要把故事讲圆满,但这种圆满需要逻辑,爱纯一家靠着奶奶的私房钱买了渔船,这是真正的女性托举,爱纯从母亲哪里学到坚强不屈,从奶奶那里获得积累的物质资助,最终才成就了这位首任渔业协会女会长。家庭第二次走出困境则靠的是时代和运气,梁宽植孤注一掷在济州岛买下一间店铺,本来是被人骗财,但得益于济州岛的开发,大量影视剧在济州岛取景,还有早年救助过的明星来帮忙宣传,才如同开了外挂一样走出困局。一辈子勤勤恳恳的梁船长并没有因为捕鱼和开店而致富,只是搭上了时代浪潮的风口,还有那个女明星的帮助。电视剧似乎在营造一种好人好报的幻梦,经历过现实的我们知道,我们都不过是被时代浪潮抛起的鱼虾。
梁金明的“成功”,还通过编制童话而遮蔽了韩国职场和家庭中严重的性别歧视。梁金明生于上世纪70年代,但我们应该还记得《82年生的金智英》,那恐怕才是多数韩国女性的写照。而且,《苦尽柑来遇见你》里最终设置为梁金明创业成功,而非在职场中出人头地,应该也是考虑到韩国普遍存在的女性职场困境。倘若金明走进职场,这种性格和性别分分钟被人踩死,最终只能选择让她“创业”。然而就像刚才我提到的,从剧中显示的家庭呵护,再到她略显骄纵公主的人设,很难想象她能从创业这种残酷的赛道中杀出,至少在剧中没有表现出足够的人物驱动力。
我理解编剧为了营造悲剧氛围和喜剧结尾,不得不把金明设置得事业有成。但未免太轻易太鸡汤了,全光礼无法摆脱海女的命运,她拼尽全力也无法呵护女儿的文学梦,但至少能让女儿不再重蹈海女的覆辙。吴爱纯无法摆脱重力,她不得不买卷心菜,从高傲的诗人变成节衣缩食锱铢必较的商贩。她可以把女儿托举到首尔大学,但大学可不意味着必然成功,从首尔大学生到女企业家的身份跃迁就显得魔幻了。
东亚女性,尤其是韩国女性面临的问题,可不仅仅是女性代际托举就能解决的。营造家庭温情和父母之爱固然让人感动,但后程“像龙一样飞升”的期待已经脱离了现实,金明在遭遇家庭困境时甚至哭诉和指责父母对她的这种期待(实际上父母并没有,反而是让她累了随时可以歇歇,简直是完美父母),父亲梁宽植也唯一一次吼了她,这种吼也仅限于大声喊全名而已。如此温柔的父母与任性的女儿形成鲜明对比。也正因如此,我没有看到第三代女性在精神上的成长。剧中并没有让金明面对当代女性的真实压力,一个恶婆婆实在算不了啥,她所面对的性别压力,可能跟外婆全光礼面对的危险的大海并无二致。剧中对这一点的忽略和回避,就让金明的成功和家族的幸福,显出一种浓重的鸡汤味。幸亏有爱纯的诗和梁宽植的诚恳,但他们那一代人只代表过去,当下和未来的女性问题,并不能靠鸡汤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