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眉庄才是最有手段的 -
我是宛央,那天刷微博,竟然刷到很早以前,我为沈眉庄写过的一篇文章。看了后,觉得当时应该是我追剧最上头,思考也最深入的阶段,因为觉得那篇写的还是比较有想法的。
所以今天修改下,加入新的思考,发给大家看。
《甄嬛传》里,抛掉主角光环来看的话,最有宫斗手段,能在那个制度下生存下来的人,其实是沈眉庄。
让我有这个感悟的,是沈眉庄母亲的一句话,还有皇上的一个小动作,因为把它们连起来看,其实讲的是一件事情——人,还是喜欢控制点什么,那是一个人在反复确认自己的地位和存在感(会分两次写,今天先写眉庄)。
沈眉庄的母亲说了一句什么话呢?
那就是沈家得知选秀即将开始,家里几位长辈一起考核沈眉庄,让她走路、说话,又问她若是皇上问你读过什么书呢?
沈眉庄想都没想,面露骄傲之色,回答道:“《诗经》《孟子》《左传》……”
但是她的母亲听都没听完,连连摇头,急忙制止沈眉庄,说错了,皇上选秀女,是充实后宫,绵延子嗣,不是考状元、问学问。
又像是怕沈眉庄听不懂似的,另一位长辈补充道:“女子无才便是德。懂了吗?”
直到沈眉庄表示自己明白了,她的母亲才满意地点点头。
我少时初看这一段的时候,觉得沈家很迂腐,格局也不行,把女儿当成一种听话的工具在教。后来再看,当然明白,不是沈家不行,而是我自己阅历太浅,根本没看懂沈家这种阶层的人,其实是很懂与皇权周旋的,他们教沈眉庄这些,不是把女儿往“听话”里教,而是教女儿如何在后宫生存。
沈家人把话说得明明白白——不管你是不是真的听话,但至少要“假装听话”,这是面对皇上和太后时,最重要的生存手段。关于这个观点,我以前详细写过——《》(点击可阅读)。
但是当时,连我自己也没有把其中的沟沟壑壑理解的足够清楚。
直到那天读《红楼梦》,读到宝钗发现林黛玉看《西厢记》,私底下于无人处劝林黛玉的那段话,然后又想起《甄嬛传》里眉庄出场这一段,才觉得一切豁然开朗。
薛宝钗是这么对林黛玉说的:
“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份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份内之事。
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糟踏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
至于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宝钗说这些话,是为了愚弄黛玉,让黛玉从此不读书吗?当然不是。若果真如此,黛玉也不会心下暗服,从此认薛宝钗为真正的知己。
薛宝钗说这话,是比眉庄母亲对眉庄说的话,还要透彻的。她几乎就要把封建社会里统治阶层的秘密给说出来了——读书当然好,但是能读到符合统治阶层的利益或者成为统治阶层,那才是好,否则,则会因为具备了清醒的意识,而被忌惮、打压,甚至枉送性命。
说这种话,是要冒很大风险的。
《甄嬛传》里眉庄的母亲面对着自己的亲女儿都不敢说得太明白,甄嬛的父亲,也对甄嬛说过类似的话,当时甄远道还感慨这样的话按道理不便说给甄嬛听的,但是甄嬛即将入宫,所以顾不得了。
亲生的父母子女之间尚且顾忌到这个地步,可见这话是如何说不得。
我以前也总觉得宝钗对黛玉多少包藏祸心,但是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终于意识到,其实宝钗对黛玉的信任是可以交付生死的,宝钗对黛玉的爱护也是真心实意的,她做了一个母亲对女儿才会做的事情。
当然,从这些小细节也可以看出来,在当时的环境里,一个女性,要想在权贵阶层里生存下来,的确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首先,“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话听听就行了。
我最近看《内闱》,发现在古代社会,有一个很残酷的现实,那就是一个人要想过上好生活,那就必须得会读书,可是当一个人拥有了一定话语权之后,又希望别人少读书,因为那样的话,更有利于他施展他的话语权。所以谁信了【读书无用】这种话,谁才是真的输个彻底。
《内闱》里这样描述古代社会上层阶级的女性(特别是妻子)所需要具备的品质——为了得到权力、社会影响力等,她们必须熟练地掌握文学传统,并能参与和分享时代思潮及其格调。使男女都受赞扬的最主要的品质,简而言之,就是让一个家庭在士人阶层中获得并长久享有地位声望。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内闱》里说,士人家庭一般都会教女儿读书。搞程朱理学这一套的程家,甚至把女儿教得特别博学,以至于觉得一般男人根本配不上自家女儿,最后女儿25岁也还没嫁人,而他们对此并不遗憾,只是遗憾她去世太早。
所以,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吧,为什么沈眉庄的母亲一边要让女儿表现出没读过书的样子,一边又教沈眉庄读了那么多书,就像《红楼梦》里,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探春、迎春等等,也都是如此。
因为读书,拥有良好的文学素养是她们的必备技能。否则,她很难在那个阶层拥有声望。成家后,也很难成为所谓的“内助”。
但父权系统又要求她们同时具备听话、顺从的意识。
所以啊,沈眉庄们的唯一活路就是——又要保持清醒,又要让比自己权势地位更高的人意识到自己是可控的。
从一开始,沈眉庄的母亲就把这条最重要的女性谋生技巧教给了沈眉庄。
我以前觉得沈眉庄是没完全听懂这个话的,因为她后来表现的那么孤傲,那么“宁可枝头抱香死”。
但是这次重温《甄嬛传》,我发现,其实沈眉庄聪慧无比,她从头至尾都听懂了母亲那一句隐晦的话,所以她用一句小谎言“不曾读过《四书》”,和太后抵达了心照不宣的默契。
果然,太后听后,说了那一句和《红楼梦》如此相似的话——女儿家多以针线为主,你能识字就很好了。
她把自己既清醒又可控的特质,是在一开头就告诉太后的,而这些太后恰好需要。
包括后来她决定再也不寄希望于皇上,转而投奔太后,但也绝没有在太后和皇上表现出不服等等。沈眉庄非常高段,她用爱情的名义和皇上决裂,用投诚的姿态和太后交好,她让皇室坚信不疑,她只是伤心自己不被爱,但绝对愿意被控制。
皇上用所谓爱情遮掩自己的控制,眉庄就装着也用爱情掩饰自己内心对这套东西的看透以及她其实已经在用自己的方式摆脱被控制。
能这么做,当然是因为她的家庭教育里其实老早就教过她这些,只是少女心性,让她一开始还有期待,后来期待落空,沈眉庄终于彻底明白和践行了母亲一开头说过的那句话。
所以沈眉庄才是整部《甄嬛传》里从头至尾都清醒的人,也只有她才有资格说那一句“整天地清醒克制又有什么用”。
一直到生命尽头,她都是清醒的,只是她选择了不再克制。
她走的是和甄嬛完全不一样的路,这里头当然有她的骄傲,她从始至终并没有倚靠过也不愿倚靠甄嬛,关于这个,下篇我一定详细写,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