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毅《赴山海》仅播5日,就被观众要求下架,理由让人无法反驳 -

一部剧,预约人数突破千万,爱奇艺、腾讯两大平台铆足了劲宣传,所有人都以为武侠剧的天花板要被捅破了。



可谁也没想到,《赴山海》开播仅仅5天,网上对它的批评越来越多,很有要求下架的趋势。



点开评论区就会发现,观众们愤怒的理由出奇地一致,矛头直指这部剧从里到外的各种问题,让人无法反驳。



演员引争议

这部剧除了主角成毅,其他老戏骨的加盟,也添了不少的助力,尤其是张智霖、胡可和吕颂贤邱心志等。



但是剧中有一个仅次于男主角的青年演员李凯馨,看着很让人出戏,每次出场都是面无表情,就像每个人都欠她似的,而且和男主没有一点CP感。



甚至还有网友扒出,曾经有一段疑似李凯馨“辱华”的录音在网上疯传,内容不堪入耳,瞬间点燃了网友的怒火。



尽管事后查明录音是别有用心之人伪造的,但在事件发酵最关键的时刻,李凯馨一方的公关处理显得十分随意。

在全网都在等一个明确说法的时候,她本人却在社交平台发了一个跳舞视频。



这种不合时宜的举动,被大众解读为对争议的漠视,即便后来真相大白,但已经败坏的路人缘却很难再捡回来了。



人民日报甚至都将《赴山海》的宣传内容从栏目中撤下,这一举动无疑是雪上加霜。这件事给《赴山海》带来的负面影响,远不是一句“录音是假的”就能抹平的。





不仅年轻演员有这些负面影响,那边德高望重的老戏骨丁勇岱也被扒出有问题。



事情的起因是一家名为“胖都来”的商场,从名字到商标,都高度模仿了以口碑著称的“胖东来”,这种“蹭热度”的抄袭行为引发了网友的集体抵制。



有网友发现,丁勇岱在那个时期,居然和其他几位明星一起,为这家山寨商场录制了祝福视频。



这一下,喜欢丁勇岱的观众彻底坐不住了。一个在荧幕上塑造了无数经典角色的老戏骨,竟然会为这种有争议的品牌站台,这让许多人直呼“滤镜碎了一地”。



这几件事给《赴山海》带来了“导演爱用劣迹艺人”的标签,这又劝退了一大批原本打算观望的观众。



后期制作也有了问题

如果说演员的场外风波只是外伤,那么剧集本身的制作问题,就是致命的内伤。观众本以为,只要剧好看,忍一忍演员的那些事儿也就过去了。



可当他们点开正片时才发现,这部剧从画面到声音,再到最核心的武打和剧情,几乎没有一处是能让人舒舒服服看下去的。



首先是视觉上的折磨。不知是哪位后期师傅调的色,整个画面白得发灰,尤其是在雨天场景下,整个屏幕泛着一层蓝光,演员的脸都看不出肉色,惨白得像刚从面粉堆里爬出来。



当镜头给到几个配角特写时,过高的对比度让他们的嘴唇红得异常扎眼,看上去不像江湖侠客,倒像是刚吸完血的精怪。



场景的廉价感更是扑面而来。男主角初登场的山顶,背景假得像是直接用绿幕抠上去的。



而所谓的名门大派“浣花派”所在的城镇,全景镜头下,那些房屋山水充满了塑料质感,让人一眼就出戏。



声音方面的问题同样严重。角色的台词常常被淹没在巨大的背景音乐里,很多时候不看字幕根本听不清演员在说什么。



比如男主角成毅说一句台词,嘴巴似乎没怎么张开,声音含混不清,观众听着费劲,都在猜测这到底是演员的台词功底问题,还是后期配音的锅。



甚至更让人奇怪的是,有一出戏,竟然是主角拿着台词本,这穿帮镜头可真是太明显了。这是把花絮都剪进去了吗,后期制作背锅可一点不冤。



打戏也是一团乱

不仅制作不精良,就连引以为傲的武侠中打戏这个灵魂也被弄没了。

剧中大量的打斗场面,全靠威亚吊着演员飞来飞去,偶尔慢动作对一掌、碰一下剑,就算完成了一次交手。那种拳拳到肉、见招拆招的武打设计几乎绝迹。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剧中一套拳法,竟然是人站在原地不动,靠着后期加上的各种光影特效就把敌人打退了。



这种场景,让人立刻想起了几年前被骂惨了的《雪中悍刀行》,同样的处理方式,当年被群嘲,如今换了部剧,怎么还有人在夸“精彩”?



剧情逻辑上的漏洞更是多到数不清。比如浣花派被围攻时,明明已经被提醒内部可能有奸细,掌门人却毫无防备之心。等到奸细在水里下毒,全派上下只能仓促突围。



突围战中,男主角一个人耍帅,身边的兄弟们一个个倒下,他却在关键时刻停下来大喊“别打了”,等兄弟死光,自己放完狠话又安然无恙地飞走了。





这种强行给主角开光环的剧情,已经完全脱离了武侠的范畴。没想到的是,就连外网都开始吐槽了!



丢了文化自信

制作上的全面拉垮,已经让观众的失望积攒到了极点。然而,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这部剧在文化立场上犯下的一个令人难以容忍的错误。



在新发布的一张宣传海报上,宣传方特意打上了“浮世绘”三个字来作为卖点。“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兴起的一种风俗画,是日本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一部标榜着“中国武侠”的电视剧,却拿日本的文化概念来为自己宣传,这操作让所有人都感到困惑和愤怒。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长河里,水墨丹青、工笔白描,哪一样不比“浮世绘”更贴合武侠的意境?



退一步讲,即便创作时借鉴了某些元素,也应该悄悄融入,而不是这样大张旗鼓地标榜出来,仿佛是在炫耀自己用了“洋气”的日本文化。



这种行为,在观众看来,不仅是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更是对武侠精神内涵的一种颠覆。



结语

当一部作品连最基本的制作诚意和文化尊重都丢失时,再华丽的投资和再庞大的流量,也无法阻止口碑的崩塌。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作品不行,谁也别想蒙混过关。


若本站收录的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侵权内容!